- 当前位置: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药健康教育委员会✅
- >>
- 基层抗疫
- 正文
【抗疫在基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基层医务人员风采集锦12
【流动的小喇叭】乡村医生是农村防疫战线的第一道“堡垒”,在基层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勤洗手,戴口罩,多运动,少熬夜,测体温,勤消毒……”流动的喇叭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连日来,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马步乡带塘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龙方成背着医药箱,骑着摩托车,车上放着小喇叭,每天行驶在乡村的小道上。
自1月22日起,龙方成主动与村干部对接,配合村干部对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并仔细登记和建立动态管理台账。通过摸底排查,了解到该村从武汉返乡人员和与武汉人员有接触的人员共有8人。于是,他每天上门为这8人测体温两次。“我是乡村医生,就该挺在前面。”龙方成说。“这是我们一家的体温数据:36℃、36.1℃、36.5℃。”“我家里人体温数据一切正常,请您查收!”村民们纷纷将自己的体温数据发在防疫微信群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宜春市采购了25万支体温计,以社区、村组网格为单位,以温度计的发放、体温的登记为切入口,逐户登记人员信息,重点摸排外地返乡人员信息资料,建立人员信息台账,进行归档管理,确保宣传、排查工作到村组、到家庭、到人员。
正是因为这种以村为单位的密集守护,筑牢网底,守护群众健康,才有效的控制了疫情蔓延。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尊重民风民俗“带人情味的守护”】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定县金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乡村医生周光华、李云夫妇,为守好基层防线,推进防控工作开展,注重工作方式方法,尊重民风民俗,给群众提供“带人情味的守护”。周光华说:抗击疫情是任务,尊重民风民俗是方法,做好防控是目的。
防控疫情期间,周光华夫妇日夜奔走在入户排查的路上。农历新年伊始,周光华夫妇为了顺利的开展排查工作,充分尊重当地少数民族“正月忌头,腊月忌尾”的习俗,春节期间忌讳外人穿白大挂进家,在进入老百姓家之前,夫妇俩毅然脱去身上最后一层保护衣白大褂,只身投入防控战场,其中的危险夫妇俩明白,群众也知道,因此周光华夫妇小小的举动赢得了大家的信赖,点点的尊重换来了大家同心抗击疫情的决心,一来二去,乡亲们都喜欢和依赖上这对小夫妻。每次去住在金都小区张大妈家监测,张大妈都会心疼的拉着李云的手说:孩子,难为你们了!这时他们总是说:“没关系,守护你们的健康是我的责任!”
每天入户排查还帮助居家隔离群众送米、送菜、送快递,协助街道办事处张贴居家隔离户的封条和拆封条,因为尊重习俗、尊重生命,周光华夫妇的工作赢得了中山社区广大群众的肯定和赞扬,他们用尊重民风民俗和带人情味的守护筑就了乡亲们健康生活的一方净土。
复工复产开始,流动人口大幅增加,每天要新增几十名监测对象,周光华夫妇越来越忙,他们“带人情味”的守护给疫情期间的人民群众注入了无尽的温暖,带来了无限的希望,解除隔离的群众送来的锦旗也鼓舞着夫妇俩勇往直前,做最美的逆行者。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抗“疫”路上的“拼命三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甘肃省临夏市南龙镇卫生院积极响应,迅速行动。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马振华连日奋战在一线,以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感,迎“疫”而行,迎难而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和所有村医构建起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第一道安全防线。
“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带头上”——他冲锋在前,树起了一面党员旗帜。1月24日凌晨3点,临夏市确诊了第一例病例马某某,马振华同志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电话指示后,立即组织人员协助市联系疾控中心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身体状况随访工作。所有人员都很紧张和恐慌,马振华同志主动请缨:“我是党员,我先上,你们其他人员做好接应工作,我一个人进去做流调和随访工作”。他是全市第一个对密切接触者入户随访的乡镇医务工作者。
“坚决守住第一道防线”——他奋战前沿,筑牢第一道安全屏障。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工作,乡镇卫生院承担的所有疫情防控工作,他都是第一线的排头兵,亲自参与各项工作。一个口罩,就是他全部武装;一部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同事说“你只管指挥,具体的事我们去做就行了”。可他说:“具体的事情开头难,踢开头三脚,我掌握了一线情况就放心了”。
“践行医务工作者初心和使命”——他不顾个人安危,奋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这是他坚定不移的信念。不论条件、不分昼夜、不计报酬,他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一直与病毒斗争、与疫情战斗。他把办公室当战场。从大年三十到现在,从密接人员到回乡人员,他白天参加全院疫情防控工作,每天夜晚坚守在办公室收集信息,坚守在一方电脑屏幕前,饿了吃碗方便面,困得不行就在行军床上躺一会。每一条发现的疫情线索,都经过他耐心细致的核查,每一个密切接触者都被逐一建档。持续的坚守让他腰部旧疾复发,难忍的疼痛让他只能跪在电脑前,一心一意完成阻击。他创新“互联网+疫情防控”工作模式,筑牢了乡村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安全防线。他就是这样一位“战疫狂人”、“拼命三郎”。正是有了向马振华同志一样的千千万万广大党员干部的不懈坚守,才让我们更有决心、有信心打好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马振华到临夏市第一例确诊者家中前与同志们合影
——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