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药健康教育委员会✅
- >>
- 优质基层
- 正文
【抗疫在基层】地方在行动-1
【上海市加强来沪人员分类管理】按照属地化原则,各区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实行联防联控。各区、街镇、居村迅速组织了相关工作小组,开展社区自排自查,加强社区管理。
对排查到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在村居委会和社区民警的配合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第一时间上门,进行体温测量,告知隔离健康观察相关要求,填写《隔离健康观察承诺书》。
1、对无相关症状的重点地区来沪人员实施隔离健康观察,指导做好家庭消毒和防控措施。
2、对于体温出现异常的,按程序转运至本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
3、重点地区来沪人员的隔离健康观察期为14天。隔离观察期满后,无异样症状的,解除隔离。
4、隔离期间,体温出现异常或出现相关症状的被隔离人员,按规范流程,转至本市医疗机构发热门诊作进一步诊疗,社区对其居所按规范进行消毒。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福建省强化区域分级防控】一是发挥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资源整合优势。三明、宁德等设区市医共体统筹县域卫生防控工作,根据辖区乡镇(社区)疫情和重点人群管控情况,合理调配医共体内防控人力和防护物资,优先向基层和一线医护人员倾斜。二是指导基层防控工作。各地成立综合防控专家组,利用驻点培训、现场指导、远程医疗等方式,开展巡回帮扶,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门诊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设置管理、院内感染防控、手卫生、病房管理、环境消毒和废弃物管理等,严防基层医务人员感染事件发生。落实乡镇卫生院每日对村卫生所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到位。三是落实基层各项保障措施。各级卫生健康部门主动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及时完善基层相关基础设施,为基层一线防疫医护人员配备必要的检查、消毒和防护等用品和设备。加强人员动员和调配,对人力严重不足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及时调配人员。按照有关要求,1月28日已将全省2020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中新增5元经费共1.15亿元全部下达到各县(市、区),主要用于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对疫情防控工作。
——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广东省开通乡村医生短信免费群发功能】为更加精准指导乡村医生开展防控工作,加强乡村医生的防控知识宣教,提高村医防控和防护能力,以及适应后期防控工作快速调整部署,广东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协调有关部门开通全省乡村医生短信免费群发功能,根据防控工作需要不定期推送信息。广东全省共有乡村医生在用电话号码1万余个。
第一条乡村医生短信内容稿:尊敬的村医朋友:您好!目前正值新型肺炎防控关键期,请做好本村来自省外重点疫区人员、返乡人员发热病人的排查和发现,对可疑的要及时报告防疫部门,不得私自处理。请向村民宣传:少外出、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前往不通风或人流密集场所。请做好个人防护。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广东省加强基层感染防控】1月29日,统计各基层医疗卫生医务人员感染情况,并再度提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务必按照规范提供服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安全工作。2月2-4日组成4个组,对全省8个地级市33家医疗机构开展为期3天的实地暗访指导。重点对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的设置与管理、防控知识宣传和医务人员防护等落实情况进行暗访,按照“不打扰基层工作、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原则开展,现场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开展、科学管理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天津市加强基层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建立市、区、机构三级培训网络,采取讲座、视频滚动播放、网盘资料、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开展诊疗方案及院感防控、院内消毒、手卫生、全员防护等内容培训,家庭医生及时更新疫情防控知识,提升疾病识别、初步处理、感染控制和防护能力。截至2月9日,培训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00余所,开展各级培训近1300场次、培训覆盖人员达2万人次。同时通过网络视频培训覆盖基层医务人员。利用华医网制作专项培训版块,对肺炎疫情防控知识网络视频培训,及时更新防控新冠肺炎监测方案等内容,每日利用网络培训学习的基层医务人员达7000余人次。组织基层医务人员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公益远程培训,基层医务及管理人员参加培训人次在1.8万以上。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浙江省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一是通过“大数据+网格化”手段,获取全省户籍在武汉登记居住、武汉返浙、武汉到浙民航、铁路及旅馆住宿人员等信息名单,第一时间将名单下发至各乡镇、街道。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基层卫生人员参与到乡镇、社区组织的网格化排查,依托公安和三大移动运营商监控,对两周内湖北(重点是武汉及周边)疫区返浙人员、有与疫区人员有明确接触史的人员,以及省内疫情严重地区人员实施地毯式排摸,逐一登记在册,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漏洞。
二是以数字化工具,充实有序的医疗服务,开通全省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通道。截止2月8日,互联网医院新冠肺炎通道接受群众咨询与问诊2876次,网上智能问诊与人工服务模块中智能机器人接受咨询 13055人。台州市开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专线”,利用本地和外地的互联网医疗、远程会诊中心等资源为百姓免费提供线上诊疗服务;杭州市江干区面向广大居民推出“云诊室”,提供免费的在线问诊服务。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浙江省创新“服务网”,确保日常诊疗正常进行】一是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统筹安排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岗位,保证全科门诊照常开设,配备充足药品,继续做好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基本医疗服务。创新服务模式,减少居民出行,杭州市、温州市等地及时调整慢性病连续处方制度,药品范围不受原慢性病病种限制,并可合理增加单次处方用药量,为患者配送上门。
二是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疫情防控期间,各县(市、区)针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及慢性疾病患者的管理等合理调整相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如孕产妇和新生儿的访视工作,以电话(视频)访视为主,并对电话(视频)访视内容做好相应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按规定指导及时就诊,并做好必要的解释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利用短信、微信公众号、家庭医生微信群等新媒体,多渠道向群众发布疫情防控信息、防护要求和健康教育知识,提高百姓对科学防病能力。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重庆渝中区“一街一策”,织紧社区网格“防护网”】渝中区形成了党政领导、各方参与、上下联动、社会协同的防控工作格局,已开展两轮排查。第一轮排查由机关干部、社区工作者、医务人员、社区民警、志愿者等组成的700个攻坚小组,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工作要求,已于1月29日全面完成,实现了住户、企业、单位、网约房“四个全覆盖”。第二轮排查从1月30日开始,突出‘一街一策’,根据辖区人口结构、防疫重点等实际,精准发力、靶向施策。 同时,渝中区还开通了抗击新冠肺炎心理陪伴热线,参加热线服务团队的27名成员均是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免费为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隔离人员、医护人员、防控人员、社区工作者、广大妇女及家庭提供心理服务。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