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医药健康教育委员会✅
- >>
- 优质基层
- 正文
【抗疫在基层】地方在行动-3
【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土味宣传”筑牢城乡疫情防线】会东县采取立体化的宣传方式加大城乡宣传,既有新奇特的“无人机”喊话,又有历史感的“大喇叭”播音。既有通俗易懂的“土味标语”造势,还有话糙理不糙的“硬核”顺口溜、“三句半”,虽然“土味”却最“对味”。
会东县以各种“土味宣传”直击心灵,专门制定了宣传方案,整理出通俗易懂的“土味标语”,将指挥部公告、防控知识全部录制成音频,下发到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让各类宣传更精准、更有针对性。同时,还结合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广泛征集并整理成顺口溜、“三句半”、快板等内容,持续用“方言”传播、用“土味”宣传,呼吁群众自觉做好防疫工作,动员群众筑牢农村疫情防线,依靠人民群众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四川省广安市“四张网”强化农村地区疫情防控】 一是完善“检疫消杀网”。设立检疫检测点32个,对车辆进行全覆盖检测。对农村地区公共场所进行全面消杀,累计消杀面积约96万平方米。二是密织“排查管控网”。出售退烧、咳嗽类药品实行实名制登记。重点疫区返广人员排查登记,接受体温检测,实行居家隔离。对已确诊病例村落、小区、住宅楼单元实行封闭隔离。三是筑牢“医疗救治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点)64个,确定6家县级定点救治医院,联通市5G远程会诊“专网”。四是推送“健康服务网”。大力开展春节后出省务工和返岗农民工行前免费健康服务,累计服务12017人次。
——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人民医院集团指导乡镇卫生院抗疫工作】为确实做好各乡镇卫生院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龙胜各族自治县公立医院人民医院集团成立了疫情医疗指导组。2020年2月9日至2月11日,指导组先后深入集团下辖乡镇卫生院检查指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检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医疗废物暂存点等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医务人员相关诊疗知识的掌握情况、物资储备情况;针对预检分诊和转诊流程、发热门诊、专用车物品放置、环境和诊疗用品消毒、医务人员防护、人员培训及医疗废物处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指导,并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穿脱防护服、隔离衣现场演示。
指导组提醒各乡镇医护人员先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确保自身健康安全,并提出要求:一是继续优化就诊流程,充分发挥预检分诊、发热门诊的作用,排查发热就诊患者,规范病人就诊流程;二是继续做好每日体温监测工作,做到不漏一人、严格把控,发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及时上报。三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病毒防范意识,增强自身防护能力。四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特别是消杀器械、药品、医务人员的防护装备等物质。五是做好排班值守工作,科学合理排班,做到劳逸结合。六是要加强疫情防控措施的宣传引导力度,科普抗疫防控措施,不断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及信心,确保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浙江省舟山市“泡沫箱”工作法管好集中隔离点】舟山市共有23个医学集中隔离点,定海区一家远离闹市的酒店也是其中一个医学集中隔离点。为尽量减少接触传播的机会,进一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舟山市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驻7名医护人员与4名民警和城管人员负责驻地管辖,工作中摸索出“泡沫箱”工作法,在每个房间门口放置一个泡沫箱,主要起到“一单一保一站”作用,解决隔离人员因不同作息时间、饭菜易冷、房卡遗失等细节问题,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全程服务。“一单”即一本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宣传手册,一支体温表、一只医用外科口罩,一张集中隔离点“十问十答”册、一张房卡,一个小型取暖器“六个一”入住清单;“一保”即早、中、晚三餐伙食保温作用;“一站”即物品传递微站作用,从家属或者亲戚处的物件需要送递给入住者,先放置在泡沫箱内,入住者额外物件需求清单也先放置在此处,解除隔离的人员离开时也要将房卡放置在泡沫箱内。泡沫箱使用后由工作人员统一收集、定时消毒处理。在发给每位隔离人员的“集中隔离点”工作“十问十答”中,对如何送衣服、水果等东西给隔离点居住人员,是否可点外卖、送快递,是否可开空调、到外面散步,居住期间出现不舒服怎么办等相关问题,都一一作了详细解答。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浙江省海宁市“一网一表一线”精准管理居家隔离对象】为强化疫情防控居家隔离观察对象管理,海宁市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创新实施“一网一表一线”工作机制,确保防控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截至2月3日,海宁市尚无确诊病例。
一是区域团队管理“一张网”。按照服务区域,全市14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的159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网格团队,全部参与各自所辖范围居家隔离对象管理,提供体温计、消毒药品、《防疫手册》,告知家庭医生联系方式,协助乡镇(街道)、村(社区)监督落实隔离对象居家不外出,指导开展体温监测、症状观察、内外环境消毒以及防控知识宣教等。截至2月2日,全市2126名居家隔离对象100%实现家庭医生一对一管理,疫情防控知识宣教共3229人次。
二是家庭医生人手“一份表”。实行居家隔离对象“一人一表一档”制,家庭医生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落实随访,每天两次记录体温变化,了解健康状况及心理情况,登记在册。同时,借助“海宁市人口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逐一排查居家隔离对象有无慢性病、既往就诊史、健康体检报告等基础健康状况,对重点人群落实跟踪管理、重点服务。全市201名家庭医生“入网入格入家庭”参与居家隔离人员随访,摸排出高血压等慢性患者68人。
三是分类精准服务“一条线”。家庭医生对居家隔离对象进行分类评估,服务条线化。对年老体弱、患有基础性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人,提供医学指导,需药品者提供代配药并送药上门。对有心理问题需求者,联系“海宁市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团队”提供心理援助、个案服务或转介治疗。对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者,第一时间报告属地卫生院核实评估,由120救护车转运至市定点隔离医院进行采样、检测。已累计为居家隔离对象代配药29人次、送药上门21人次、心理辅导264人次、医疗咨询服务1962人次。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加减法并举筑牢基层“防疫墙”】姑苏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先后投入了513名医护人员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通过在门诊服务上做“减法”,延伸服务上做“加法”。
在门诊服务上做减法,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关停儿童及成人预防接种、口腔科等呼吸道疾病传播高风险的诊疗服务。
在延伸服务上做加法,大力推广长处方服务,病情稳定的慢性病参保患者每次处方用量从原先的1个月增加至2个月,保证疫情期间居民就医体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微信群、QQ群的形式对居民进行网上随访,并利用视频电话进行线上问诊,重点针对独居、高龄老人做好健康指导,为养老机构老人提供上门诊治和健康宣教服务。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