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毒力调控机制被揭示
中国基层健康网【基层健康号】:
本报讯(特约记者 衣晓峰)一项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团队与哈尔滨医科大学、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研究,揭示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适应宿主环境并发挥毒力的奥秘,为开发抗感染药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相关学术论文近日发表在国际微生物学权威期刊《微生物学杂志》上。
专家介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属于食源性致病菌,可分为O157、O26、O111等血清型,主要定殖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肠道内。人群也普遍容易中招,常见于老人和儿童,感染后可导致出血性结肠炎、出血样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以O157∶H7血清型毒力最强,流行最为广泛,但人们对其感染和适应宿主能力的分子机制始终缺乏了解。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的资助下,杨大为、杨永武等多位科研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鉴定到功能未知的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lmvK/lmvR,其主要编码于O157∶H7菌株,在大肠杆菌其他致病型中罕见。进一步研究发现,lmvK/lmvR基因与另外6个基因共同构建成了OI167基因岛,这一基因岛能够感应、利用甘露糖,进而调控三型分泌系统的表达。
研究人员发现,在细胞、类器官及动物感染模型上,进一步显示出该基因岛具有促进肌动蛋白聚集与细菌黏附和定殖的功能,由此揭示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适应宿主环境并发挥毒力的重要机制,为今后的新药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专家介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属于食源性致病菌,可分为O157、O26、O111等血清型,主要定殖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肠道内。人群也普遍容易中招,常见于老人和儿童,感染后可导致出血性结肠炎、出血样腹泻、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如治疗不及时,极易造成死亡。其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以O157∶H7血清型毒力最强,流行最为广泛,但人们对其感染和适应宿主能力的分子机制始终缺乏了解。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的资助下,杨大为、杨永武等多位科研人员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成功鉴定到功能未知的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lmvK/lmvR,其主要编码于O157∶H7菌株,在大肠杆菌其他致病型中罕见。进一步研究发现,lmvK/lmvR基因与另外6个基因共同构建成了OI167基因岛,这一基因岛能够感应、利用甘露糖,进而调控三型分泌系统的表达。
研究人员发现,在细胞、类器官及动物感染模型上,进一步显示出该基因岛具有促进肌动蛋白聚集与细菌黏附和定殖的功能,由此揭示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适应宿主环境并发挥毒力的重要机制,为今后的新药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上一篇:新疆有了首个康养行业协会
下一篇:县域巡回医疗和派驻服务机制将建
中国基层健康 主办 健康云融媒中心(新媒体信息中心) 承办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410弄 sitemap.txt|sitemap.xml